广东
  • 资讯
  • 医院
疾病分类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分站 >> 广东 >> 疾病专题 >> 眼科 >> 结膜炎 >> 正文
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概述

http://gd.qm120.com2008-11-21 16:09:56 来源:全民健康网

关键字:结膜炎

   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(简称AHC)是新发现的一种眼病,系有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,现已波及世界各地,成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。本病具有发病快、传染性强并可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。

  临床表现:

  1、潜伏期 潜伏期短,一般为24小时左右。最长不超过3天。实验室误接种眼内,可于18~36小时内从该眼分离出病毒。

  2、睡觉症状 起病急,开始时可为双眼,也可为单眼,但迅速累及双眼。发病后即出现剧烈的异物感、眼痛及怕光流泪等症状。分泌物初起为浆液性,以后变为粘液纤维素性。一般病毒情于1~2天发展以顶点,3~4天后逐渐减轻,7~10天后恢复正常。少数病例出现头痛、发热、鼻塞、喉痛等症状。

  3、症状 包括眼睑肿胀,结膜下出血,多发性角膜上皮剥脱,点状上皮下浸润,结膜充血、浮肿、结膜滤泡及耳前淋巴结肿大等。

  (1)眼睑肿胀 轻重不同,所有患者都可发生。其肿胀为浮肿性,不伴红痛,通常数日即可消退。

  (2)结膜表现

  1)球结膜下出血 发生率高达70%以上,因而有“急性出血性结膜炎”之称。好发部位在颞上方,出血多为斑点或片状,色鲜红,严重时可波及整个结膜下都有出血,与外伤性结膜下出血极相似。出血多在1~2天之内发生,轻者一周左右自行吸收,重者需1月才能吸收。临床上根据结膜下是否出血分为两型:出血型多见于年青患者;浮肿型则见于高龄患者。

  2)滤泡形成 较EKC少。早期因睑结膜浮肿而不明显,3~4天后待浮肿消退,才能发现穹窿部结膜有较多细小之滤泡形成。

  (3)角膜表现

  1)多发性多膜上皮剥脱 发生率高。发病三小时后角膜上皮即可出现针头大小之多发性上皮剥脱,呈散在或排列成条状、片状分布,是引起眼痛、异物感的主要原因。3~4日后可自行消失,少数持续2周以上。

  2)点状上皮下浸润 30%左右的患者结膜炎消退后出现点状上皮下浸润。通常只有数个浸润点,多在角膜的中心部,必须通过裂隙灯才可发现。多数在1~4周后自行消失。一般不造成视力损害。皮质素点眼,数日内即可消失。

  (4)其它症状 多数病例在发病时,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,并有压痛。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。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。

  (5)神经系统并发症 临床极少见。目前仅有印度报35例,塞内加尔8例,我国台湾33例、上海10例。申野综合文献报告,该并发症具有如下特点:①多发生于成年男性;②常在结膜炎后2~3周发生;③前驱症状有发热、倦怠、头痛及感冒样症状;④初起表现为神经根刺激症状和急剧的肌力低下,数日后表现为运动麻痹;⑤瘫痪为弛缓性,主要累及下肢;⑥重视者可造成肌肉萎缩,轻度或中等者可恢复正常。虽然上述神经系统合并症发生率很低,但较为严重,并可遗留永久性瘫痪,因此值得警惕。

  抗生素和磺胺药对于本病基本无效,皮质减轻炎症反应。对于肠道病毒目前尚无有效药物,仅有羟苄苯并咪唑(2-hydroxybeny benzimidazole,简称HBB)在组织培养系统中,50微克/毫升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A24型,为今后开展防治本病,提供了实验依据。国内报告有采用冷盐水洗眼或汞剂滴眼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者。

本文来源:全民健康网 编辑:wuya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
网友关心话题
{/cms:showcontent}